一、 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自主、自律、自觉意识为目标,坚持教育活动引导、评价激励、管理督促、制度约束相结合,全方位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 成立连江黄如论中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小组
组长:郑 锋
副组长:林忠达 邱钓谋 谢能实 郑维高 庄剑平
组 员: 张慈焕 吴岩峰 郑新峰 林 相 林必桂 郑爱平 林兴文 谢承才 郑永通 方福治 郑义秀 陈昌琪 陈 华 颜开华 林 振 郑 伟 黄汀平 陈丽琴 熊枫
三、 方案提出的依据
1.学生现状:
受社会种种思想的冲击,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呈多元化不确定发展的趋势。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所反映的问题较多:一是学生自主性差,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不能很好的安排学习时间,无自学的习惯,无知识积累的习惯;学习目的性不明,动力不足,上课听讲状态差,课堂常规要求完全漠之,扰乱课堂秩序事件时有发生,作业不及时完成,甚至干脆不做,书包不背。二是卫生习惯尚未形成,乱扔现象频发,主动维护者溃乏,卫生扫除主动性差,依赖和攀比性强。三是集体荣誉感逐渐淡薄,关心他人意识不强,自私狭隘,行为偏激,倾向暴力。四是诚信度低,虚荣心强,心理脆弱,明辨是非能力差。
2.理论指导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意见》,《福州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纲要(2018-2020)》。
四、工作目标
1.通过养成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五、教育内容
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福州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纲要(2018-2020)》、《连江黄如论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为标准,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礼仪、仪表、学习、生活和节俭等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见到家长、领导、老师要问好;校内一律讲普通话。
②尊重长辈,听老师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③接受奖品或锦旗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④不在教学楼、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未经他人允许,不得进入各功能室场或其他课室;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节假日主动打电话问候;
⑥有客人来访,要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并能主动让座、倒水;
⑦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走;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旗仪式,要严肃、庄重,要求穿校服,衣着整洁。
2、仪容仪表:
①衣着整洁、得体、协调、朴素、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穿不符合学生身份的时装,在校期间一律穿校服。(冬天可在校服外叫外套,但外套必须符合以上要求)
②男生理学生式、西装式头发,不留长发(头发不遮住耳朵、眉毛、不触及衣领),女生扎辫子、剪短发,不留披肩发。男女同学都不许烫发、染发,不得化妆。
③到校穿皮鞋或运动鞋,不得穿拖鞋、高跟鞋(鞋跟一般不超过2厘米)、冰鞋等不适合在校穿着的其他鞋子。
④每天佩戴校徽,团员还要佩戴团徽。团徽佩戴于左胸前校徽下。
⑤不得带手机进入学校。(除班主任制定的紧急联络用的一名学生外)
⑥男女同学一律不得佩戴任何饰件
3、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每天看书半小时以上;关心国家大事,多看多听广播电视新闻,阅读报刊。
4、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不喧哗——做健康人;
④上学、上课不迟到——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勤剪指甲常洗澡,穿戴整洁,勤洗衣服、书包——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晨会或出操、退场讲秩序,认真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走路不挤、不抢;站队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乱扔纸屑,不乱涂乱画,爱护公共财物——讲公德;
⑧按时认真完成值日工作,主动帮助同学、老师和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5、节俭习惯:
①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公物;
④爱惜衣物,不乱丢弃;
⑤爱惜粮食,不剩饭,节约每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纸篓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少吃零食;不在校园内吃零食;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六、工作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强化学科渗透功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2.班级成立“学生自律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年段成立养成教育检查组,重点检查学生不文明行为;
3.建立养成教育工作宣传栏,及时批评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典型人物采取各班推荐,核实评选的原则确认,定期公布养成教育阶段性评比结果;
4.各班每月的第一周公布本月养成教育目标,由班主任、班级检查组总结本班每月养成教育工作情况(要有每日过程记录);
5.政教处每月抽查各班的养成教育开展情况,检查结果作为“优胜班级评比”的重要考评依据。
七、具体实施与考核
1.实施:
(1)根据养成教育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要坚持反复训练、阶段推进、周期巩固、注重实效、考核督促的原则。
(2)在学生实施行为训练方面要采取定时专一、分类突破的工作策略。
班主任在期初制定的班级工作计划中要体现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工作安排。每月第一周的班会课都作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系列主题班会,总结上月班级学生的行为表现,安排当月的教育主题,并开展行为养成教育。每次主题班会要明确教会学生哪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及时做好过程性记录。
(3)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离不开家长的配合。班主任要利用家访、开家长会等家校联系的机会向家长传达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个别行为不良学生要重点进行家访、电访,通过家校合力纠正其不良习惯。做好家访的过程性记录。
(4)利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讲堂”、主题班会、“三爱教育”等教育平台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规范的行为习惯。
(5)根据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规律,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引导、训练、自纠、巩固相结合。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6)要求学生对照养成教育的内容,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考核:
各班成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评价小组(由3名班委+2名学生组成),每月对本班同学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
在广大教师中间形成人人“抓养成、促养成”的浓厚氛围,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政教处开展阶段性考核和学期末考核。
⑴ 阶段性考核
政教处每周抽查各班级养成教育开展情况,每月一次评选学校养成教育优胜班级,计入当月班级考核。
⑵ 期末考核
① 班级学期末组织本班同学进行期末自评和班级评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存入学生成长档案;也作为每学年学生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② 学期末由学校政教处根据每月各项指标结合各班学期综合情况进行考核,成绩计入学期末班级考核。
连江黄如论中学
2018年5月23日